《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年怎么做?15位发行集团老总这样说
973 2024-02-02

当下,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消费者阅读习惯、消费习惯不可逆地改变,实体书店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改变传统书店经营模式,甚至重塑“书店+”的商业逻辑,找寻发展新方向、新思路、新模式,成为实体书店破局发展的必选项。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力,各地发行集团已初步探索出“线上全平台发行+线下全方位服务”的双循环发展路径:线上全平台开设店铺,发力社群营销、用好私域流量,更好地服务区域读者;全面做好短视频营销,培养一批品牌主播,尝试并鼓励全员直播带货,发力图书销售抢占市场,如江苏新华、浙江新华、广东新华、湖南新华、湖北新华、新华文轩、河南新华、山东新华等已取得初步成效。线下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书店+N”的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读者进店,走出去做好全员线下销售,更好地提供图书销售及服务;持续创新地方书展模式,全面扩容地方全民阅读服务供给,提升团购销售;做好地方教育服务,除图书外提供诸如研学、校外托管等产品及服务,如新华文轩、山东新华、河北新华、安徽新华、北京发行集团、山西新华等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岁末年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对全国部分重点发行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邀请这些行业老总回溯2023年的艰辛与成绩,展望2024年的预测与思考。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各地发行集团将继续全力推进经营工作创新、推动全民阅读开展、拓展教育服务路径。一是通过健全网点布局,以新型网点拓展来应对市场收缩,大力发展嵌入式、合作式、代维式的低成本中小门店,加快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智能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从传统电商渠道的销售型平台向新型服务型平台的转变,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拓展教育综合服务,挖掘“课后一小时”服务业务,提供“书+课程”“书+活动”“书+培训”“书+资源”等“书+N”整体解决方案。四是创新营销方式,逐步探索构建覆盖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直播矩阵,布局数字新场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书香文化建设。



做强“深圳出版”品牌

拓展文化产业链价值链

图片

唐汉隆

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深圳出版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推动文化国企发展转型,在出版发行、全民阅读、文化空间建设运营等方面齐发力,保持经营运行总体平稳,实现整体扭亏为盈,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具体可用三个关键词形容——高品质、广覆盖、强创新。


一是高品质。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期间,与26家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组织开展339项、200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超1000万人次参与。创新举办第五届深圳书展,与深圳簕杜鹃花展跨界联动,持续体现“在蓝天下、草地上办书展”的深圳特色,邀请贾平凹等40余位名家举办活动200余项,吸引209万人次参与,同比增长33%;实现总销售码洋3626万,同比增长6%,创历届之最。大力提升“深圳出版”影响力。将海天出版社更名为深圳出版社,编制深圳出版社三年发展规划,推出《奔腾的深圳河》《中国科幻新锐系列》等12种重点好书,以及《走读亚马孙》《马丁一家》等一批法语文学图书。


二是广覆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搭建大书城、小书吧线下“十分钟阅读圈”。湾区书城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主体建筑于2023年12月28日封顶。2023年,依托遍布深圳各区各街道的6座大书城和近50家书吧,策划开展文化活动1800多场、年接待读者2800万人次。同时,联动跨系统资源,创新推出百姓书房、公园书吧、移动书吧、图画书博物馆等新型阅读场所。图书发行服务持续优化,推动全民阅读走进千家万户,在市委大院、各区举办“高质量发展”主题书展,发行主题教育学习读物130万册,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三是强创新。“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与30余家头部出版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王蒙、李昌钰、贾平凹等名家大咖,线上线下开展新书首发活动60余场、抖音直播80余场,发布新书104本,全网触达超1.5亿人次,带动首发新书热销断货。同时,改变传统“书城+”商业逻辑,重新规划企业目标,以“全民阅读推广主力军、品质文化生活引领者、新型文化国企示范者”为定位,初步构建了以“综合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内容出版、文化零售、文化空间运营、教育综合服务”四大产业格局,完成了文化零售板块业务整合,实现了业务创新、降本增效。


2024年,集团将按照“1+4+2”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先行示范,全力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促进传统企业焕发活力,努力建设现代一流的文化产业集团,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是创新运营机制,拓展全民阅读广度和深度,做全民阅读推广的主力军。推动深圳读书月品牌创新,优化承办方式和运营模式,深化大湾区文化交流和深港合作,创新深港“共读双城”、双城文化对视等品牌活动,联动文化扶贫、对口支援,加强辐射、增强影响。提升深圳书展办展水平,依托深中通道通车契机,促进粤港澳“9+2”城市圈展会联动,链接各地出版社、书店等资源,丰富展会内涵,做大交易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一流城市书展品牌。延伸线下阅读服务网络,以紫陌书吧、红树湾书吧为起点,探索公园书吧可持续运营模式;以百姓书房为示范,联动全市180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型文化空间。


二是充分发挥出版发行主阵地作用,重点发展四大核心业务,做品质文化生活的引领者。做强“深圳出版”品牌,落实深圳出版社三年发展规划,布局“赓续深港文脉读物、科技创新读物、青春少儿读物、法语文学读物”四大产品线,建设科创专家智库和文学创作基地两大平台,提升“深圳出版”实力,融合发展文化零售业态。以在建的湾区书城为样板,全面组建专业团队、搭建运营管理机制,打造全新的书城文化综合体模式。全力发展文化空间运营服务,搭建标准化运营服务体系,探索空间运营项目异地输出,强化与行业高端品牌合作,在书城引入全国首店、旗舰店、IP与品牌联名快闪店,实现“书文化”与“首店经济”共生。创新发展教育综合服务,围绕建设区域可信赖的教育综合服务商,规范升级产品线。不断扩大目录外教辅发行份额,推动传统业务实现增长,发展新型教育服务,推进自主项目研发,主推智慧农园和研学板块,并强化与政府机构合作,开拓校园教育装备业务。


三是以“资本运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做新型文化国企的示范者。深化改革创新,在基本形成四大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按照各板块发展规划,完善内部组织架构、重构业务流程、优化商业模式,加快实现战略协同、业务协调,基本形成有效率、讲效益的业务发展格局。推动数字化转型、资本运作实现新突破,以打造开放互动的数字化集团为目标,加快数字书城建设,搭建高效流通体系,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基层。把握国家鼓励消费类REITs发展契机,探索发行所属书城项目REITs、类REITs,盘活存量资产,升级文化消费空间。




加强自我更新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图片

蒋传洋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委员,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回顾2023年,实体书店仍处于艰难转型进程中,行业价格争议持续激荡,实体经济恢复仍需时日,书店精气神尚待振奋。浙江新华致力于立体发行渠道的打造,线上线下兼顾,寻求渠道的平衡发展,通过深耕浙江省域市场,持续开展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文化服务,进一步发掘新华书店的文化价值,实现实体门店在文化价值层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双循环立体发展战略成效显现。2023年底,浙江新华线上线下一般图书销售规模达到“五五开”,实现了渠道平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完成了立体渠道搭建的主体目标任务,保持了与行业同频趋近的发展态势,为实体门店转型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做好双循环立体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浙江新华推出了“智慧书城”平台建设为主体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以新一代ERP和书目信息平台建设为根基,辐射专业ToB云馆配、行业ToB云中盘、公域ToC线上连锁、私域ToC钱塘鸿书、ToG新华政采云等子平台,形成完整线上交易闭环体系。依据门店文化传播效能层级,将线下门店分为旗舰店、标杆店、标准店和特色店四个类别,紧紧围绕门店文化传播价值的发掘分类管理、分头推进,形成了以总部顶层设计为支撑、以基层探索为先导的渐进型门店转型体系。线上闭环与线下方案相结合,构成了浙江新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业务中台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在浙江新华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能否在总部建成服务双循环产业体系的业务中台事关改革成败。围绕业务中台建设,浙江新华开展了3方面的尝试: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全产业链垂直贯通的事业部管理体制,强调垂直管控、产业线整体推进;建立与事业部体制相适应的三项制度,确保事业部运作协调、稳定、高效;成立大数据部门,进一步强化数据的运用,用数据作为决策的有效支撑。


二是线上补链、线下固链和融合强链一体抓,搭建平衡发展的立体渠道。首先,坚持线上板块的引领性地位,实施线上补链,培育浙江新华产业发展的新龙头。目前,浙江新华电商事业部已形成70人左右的稳定团队,全部采用新用工体制。其次,强化实体书店基础共识,通过转型固链,稳固实体书店阵地。实体书店居于基础性地位,其转型发展的目标就是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建设一个对浙江新华产业体系有基础性支撑作用的、充满活力的产业单元。2023年12月,浙江新华在嵊州召开实体门店转型现场会,推出了嵊州、德清、温州、乐清等转型示范型案例。2024年初还将召开新华书店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专项工作座谈会。


三是深化渠道融合,相互支撑,构建立体发行渠道,实行融合强链工程。“渠道分化,垂直渠道发展迅猛”是当前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浙江新华坚持搭建立体渠道的发展方向,不断平衡各类渠道建设的需求,针对性做好复合型渠道建设。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对渠道建设的支撑,补链、固链、强链一体抓,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坚持平台建设与体系调整同步,门店上云与电商下线同步,产业发展与机制保障同步,为立体渠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重塑书店“新场域价值”“新产品价值”“新服务价值”。实体书店在文化场景打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消费体验、文化交流激荡等文化传播和习惯养成领域具有独特的文化交互逻辑底层价值。未来,浙江新华将重点围绕重塑实体书店的“新场域价值”“新产品价值”“新服务价值”三个层面,加强自我有机更新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做强浙江新华实体门店。


一是在新场域价值建设上,按照四类店型划分,支持具有规模优势、人力配置、资源整合能力的门店,打造成为当地具有文化地标潜力的旗舰型书店,在图书品种规模、新书发布资源、宣传推广推荐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具有经营优势、创新意识的门店在单一业态、复合业态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经营规模、人力资源中等水平的门店加强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频共振;支持有独特资源、创新意识的门店向特色门店转型,如主题店、校园店、社区店等,加强集团总部的选品、运营、资源、考核等支撑,呈现“千店千面、千店千景”的发展生态。


二是在新产品价值建设上,围绕“卖场、校园双做透”的发展原则,针对性地调整开发产品体系。图书产品方面,加强市场选品、集团选品和主题选品三类图书选品体系建设,围绕市场趋势、门店定位、卖场特色、用户需求等细分选品线,做强精准营销。多元产品方面,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围绕图书内容,开发更多有浙江特色、文化体验和技能培训的店内研学课程、主题文化服务项目等。同时,围绕门店具有较高的青少年用户群、亲子用户群的高黏性,引入更多具有相关人群潮流消费趋势的复合业态。


三是在新服务价值上,门店作为文化阵地要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只要持续做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文化服务,就会激发有质量、有潜力的经济效益”,比如亚运书店的建设,为浙江新华带来与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省总工会的战略合作,快速推进全省特色门店体系建设。又如书店对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阅读文化支持,在主题出版物发行同时,与浙江省工商银行开展全省金融系统青年党员 “走进书店读原著”系列活动,探索主题出版物新书发行和阅读推广双同步、双服务,带来了资源整合、服务采购、合作共建等方面的经营转化,持续助力浙江新华双效同频发展。



加快破圈 加速出圈 加紧融圈

持续做好融合跨界发展

图片

金 涛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聚焦“创建一流文化企业”这一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向好,第14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要求。一是做规模,发挥“聚集”效应,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资源整合,做到优势叠加,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做爆品,发挥“融合”效应,集中力量办新事,通过互补短板、互通资源,实现从无到有,形成新业态、新路径、新赛道、新动能,提升发展能力。三是做品质,发挥“提质”效应,集中力量办难事,通过整合“重复项”、整改“低效项”、删除“无用项”,推动遗留问题逐步清零,实现成本下降,提升运营效率。


持续推进“4321”发展战略。一是找准定位,写好具有引领力的“四本书”。使命任务“传统书”,以对党的忠心、对读者的爱心、对事业的良心、对社会的尽心,聚焦重点主题出版物、图书零售和教材教辅发行转型升级,《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点政治读物发行覆盖率全国排名靠前。美好生活“社会书”,以“EPC+OM”模式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已服务运营省内外20余家公共图书馆,成功中标14万平方米的宁国市文体中心项目;推深做实全民阅读活动,全年开展文化活动近6000场,成功举办2023中国黄山书会,各项指标均创新高。融合发展“IP书”,聚焦新华书店网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文旅融合及城市更新、其他文化新业态等业务,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更新管理,让文化体验持续升级。科技赋能“AI书”,服务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人工智能在书店建设、文化教育服务垂直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打造元宇宙数字书店,四牌楼元·书局正式开业,成为合肥科创文化的新地标。


二是聚焦重点,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三大矩阵。文化产业矩阵,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加快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聚焦公共图书馆和“15分钟阅读圈”主赛道,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标杆;教育产业矩阵,做好劳动教育全周期、学前教育全过程和艺体特色教育服务,形成教育服务大格局;数字产业矩阵,抢占数字产业新高地,建设合肥滨湖数字文化创意广场,打造国内一流应用示范基地。


三是完善功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两大品牌。按照标准化、数字化、时尚化、体验化、本土化,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前言后记”“读书会”等为延展的品牌集群,形成贯穿个人成长记忆、引起精神共鸣的终身记忆品牌,百年文物安庆劝业场传承创新,改造升级后的“前言后记”店获评“中国最美书店”。加大购并力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全周期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全过程服务体系,打造从托幼、K12到托老全生命周期终身教育品牌,助推教育公平和人的终身发展。


四是提升素质,建设具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坚持思想引领和政治统领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发展,用一流人才服务一流战略,加大干部培养和轮岗交流力度,大力培养选用“忠专实”“勤正廉”干部。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搭建高质量发展人才梯队,通过“引育用留”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瘦身与健体相结合,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机构改革,突出扁平化管理,打造一流的组织体系,形成争先进位的积极氛围,改出效率、改出活力,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创建一流文化企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024年,安徽新华将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为突破抓手,持续破圈跨界,打通系统内外边界壁垒,以项目为链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加快破圈,促进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多点结合、深度整合,以思想上的破圈实现行动上的破局。二是加速出圈,对标一流,向顶尖头部企业看齐,与名家对话、向高手学习,敢于善于突破天花板和区域边界,以行动上的跨界实现成果上的跨越。三是加紧融圈,全面融入新华书店体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数字科技时代,以行动上的融入促发展上的融合。



阅读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教育服务创新增长

图片

蒋鸣涛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面对困难与挑战,广东新华紧紧围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砥砺奋进,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在稳增长、强教育、扩内需、兴文化中找准定位,经营指标稳步增长,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责任担当,推动阅读服务扩面下沉。一是圆满完成教材发行,践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二是坚定做好政治读物发行,打造全流程线上线下征订服务体系,构建全省一盘棋组织保障系统。三是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2023年南国书香节,发挥基层子公司渠道优势,通过流动售书车、校园书展等形式,全年共举办12场新华书香节。四是助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全省镇街打造“新华悦读空间”,推动阅读服务扩面下沉。 


渠道变革,探索新媒体营销自有模式。通过做好业务发展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打通新媒体电商完整产业链,探索新媒体营销广东新华自有模式。一是设立“新华严选”直播基地,坚持“短直双开”,打响“广东新华严选”抖音品牌。二是设立新华严选供应链公司,布局少儿图书电商中盘业务,介入定制出版,全力打造分销爆品。三是设立新华翰墨公司,通过新媒体端收集用户需求,精准选题,探索策划出版,策划独家爆品。2023年,“广东新华严选”抖音账号单日成交额曾达到182万元、单月突破700万元;定制出版《漫画小学生心理》《漫画中小学生自我管理》等优质图书,累计销量710万套(册),销售码洋9.5亿。


网格化管理改革,建立教育服务共享平台。实施教育服务网格化管理改革,以示范性项目“新课程阅读”项目为抓手,在首批纳入网格化改革的基层新华书店全面开展。教育服务网格化以“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网格到校、责任到人”为原则,力求直抵教育服务末梢,使市县区新华书店成为教育服务类产品进校的专业入口,逐步建立教育服务共享平台,形成教育服务“一张网”,打造一支“熟悉教育、服务教育;敢于开拓、善于开拓”的教育服务队伍,持续淬炼广东新华教育服务水平。


拥抱数字化,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一是教育数字化。依托自主研发搭建的新华安全防护体系及物联网技术沉淀,自主研发“新华乐育电子学生证”,先后在广东英德、湛江等地落地推广,并拓展至省外。二是渠道数字化。建立多样化销售渠道,一方面优化传统电商网店平台、布局媒体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营销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持续优化升级“通读在线”平台,实现多供应链触达,同步发展私域流量,逐步建立完整的会员营销体系。三是管理数字化。加大信息技术投入,自主研发“数据平台。


展望2024,就图书发行整体市场而言,我认为至少有三点态势可以预见。一是新媒体渠道变革进行时。在行业进军电商之际,新型社店关系如何形成、行业抵制破价同盟能否成立,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我们究竟能在渠道变革浪潮中以何种姿态分一杯羹。二是实体书店的属性转变。依托文化氛围优势,以多元业态叠加为抓手,主动向景观化、公共化、功能化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转型,或许是实体书店最体面的破局之法。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业态的培塑。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个性化阅读服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赋能文化服务、数据分析和市场预测等。


2024年,广东新华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紧抓落实,以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阅读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为锚点,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全面、持续实施教育服务网格化管理改革,强服务补产品。


实施渠道精耕,全方位推进阅读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推进线下渠道场景重塑,新建、升级一批文化阅读服务空间,强化功能叠加,丰富内容,培育品牌。二是挖掘线上渠道增长潜力,持续丰富自有新媒体矩阵,力争私域流量做大做活,构筑新媒体营销的成熟路径。三是深度拓展定制出版,开拓自主选题策划,并介入教辅定制出版。四是以“通读在线”平台和会员体系为载体,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坚持惠民导向,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固本,推进“新华悦读空间”等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二是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网络建设,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建+”“岭南书院”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扩面强基,办好2024“南国书香节”“新华书香节”“书香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活动,擦亮广东全民阅读品牌。



稳中求进 深化改革

加快构建数实融合发展新格局

图片

何 强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主持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日常工作

2023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材教辅业务“稳步”前进。一是获得2023年秋季2024年春季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配送项目,对进校读物发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二是深入市场研究,挖掘传统优势品种市场增量,关注政策,把握教育新需求,加强新项目建设,推动教材教辅发行稳步增长。


一般图书业务“大步”前进。一是做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等重点政治理论读物及主题教育辅导读物的宣传发行工作。二是与47家出版单位签订社店合作意向书,初步形成互利共赢、双效统一的良好发展格局。三是第九届“海峡读者节”暨第二届福建新华阅读大会期间,全省线上线下共举办文化活动3000余场、销售码洋6000多万。四是在举办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活动,全省各地接力举办“新华惠民书展”,并首次将书展开进重点文化园区。五是一般图书(不含重点政治读物)销售码洋约6.04亿,同比增长30.83%。


综合多元业务“跑步”前进。一是与福州市马尾区政府围绕“书香”“文旅”“研学”“两岸融合”开展战略合作,举办“书香两马·融创未来”座谈会、“两岸书香”座谈会,加强两岸文化艺术融合创新。二是门店建设上,开业首家“福文化”主题书店福书轩;重装后的厦门新华书店鼓浪屿音乐旅游书店以复合型音乐旅游阅读空间为特色,广受关注。


数字经济业务“飞步”前进。一是围绕“智慧新华”体系建设,聚焦数据驱动与内容赋能,探索模式创新与渠道拓新;建设“新华·悦读驿站”,线上线下互动建立文化消费和阅读活动闭环,累计销售实洋1656.41万;挂牌10家驿站网点。二是建成新华·演播厅,打造“我们正在读”阅读品牌,形成达人合作与矩阵自播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并启动“百家万品&全员营销”项目,拓展私域营销渠道,开展图书推介。


2024年是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成立20周年,将从六方面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企业制度体系,强化权利责任对等,保障有效履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二是全面推进门店运营管理。推动门店管理办法在全省门店落实落地,提升门店管理水平和效能。以门店为载体,深入落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对一般图书、多元业态、研学、数字经济等工作的部署,为门店综合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是大力拓展数字经济业务。对标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数字经济规划,组织完善数字经济相关制度建设。聚焦项目带动,切实推动“新华悦读驿站”“百家万品&我们正在读”“家乡的故事”等项目高质量发展。通过品牌赋能、数字营销、多元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公域私域、内容和营销的有机结合,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持续打造新华研学品牌。在梳理、分析新华研学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做好课程研发。通过融合营销手段,加大研学活动赋能主业的力度,促进一般图书和多元产品销售,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华研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加快推动“文旅体研”融合项目的落地。


五是强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互融互通。以书为媒,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在如金门书展等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策划举办两岸互融互通系列活动。在福建新华所属的鳌峰坊书城三层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空间,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学术研讨、艺术展览等,助推两岸文化交流。


六是持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立足集团发展方向和融合发展的需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完善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重点规划专业技能人员成长赛道,为新业态融合发展储备队伍,并加大对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片

刘金凤

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黑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黑龙江新华书店集团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化、协同化、信息化发展路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以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推动主业主责提质增效。一是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动向及全省教材、教辅发行政策变化趋势,教材教辅发行主业稳中有进。二是引进一流智能包装生产线,实现智能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


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升一般图书经营质效。一是整合全民阅读资源,围绕“书香龙江读书节”等重要时段举办近千场阅读活动。二是加强重点党政读物宣传推广,深入机关院校、基层社区开展征订,健全主题教育读物发行保障机制。三是积极拓展店外业务,专业化服务政企用户,开展阅读选品、打造阅读空间、定制非标准化产品。四是持续做优农家书屋发行工作,做强省域文化影响力。


以高站位的产业布局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强化数字赋能,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以北国书香网为核心,加强平台电商纵深经营,开拓短视频和直播电商业务,打造线上连锁体系。一是重点打造文创板块,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铺货,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将北国书香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全品类电商平台。二是建立抖音商城精品联盟,打造新华电商抖音直播矩阵,完成新华书城及市级书店直播培训。三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广泛发展读者群,增强读者与书店的“粘合力”,以“百店互联”模式构建发展新格局。


以高标准的市场定位焕发品牌形象。一是南岗书店完成升级改造,打造以图书为主,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城市文化空间。二是拓展门店多元经营业务,探索文创、电子电教等产品,丰富冰雪文创、黑陶、赫哲非遗等特色产品,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铺货,加大市场运营力度,深入拓展文化定制、阅读空间建设、自习室等项目。


2024年,黑龙江新华书店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重点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升级教育服务,追求主业主责新突破。进一步巩固提升发行主业质效,全力抓好教材、教辅征订发行工作。重点加强大中专教材市场开拓,深入省内大中专院校沟通对接建立合作。持续深化服务进校园工作,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合作布局在线教育资源,构建全学段、全渠道教育服务体系。


二是筑牢文化阵地,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推进实体书店服务再升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化阅读“八进”工程,做优农家书屋、馆配发行工作。提高连锁总部及各级书店选品团队、门店人员的市场敏锐度,深化会员制服务。加强党政读物宣传推广,全力做好发行保障工作。


三是创新产业联营,推进多元发展新业态。持续向文教、文创产品发力,坚持线上线下协同,丰富多元产品。拓展假期托管、书店自习室等服务产业链,打造一站式素质教育托管基地。深化政企定制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新华书城升级改造工作,确保2024年底前重装开业。对哈尔滨两家完成升级改造的大型书城重点开展门店招商运营强化工作。


四是打造融媒矩阵,构建渠道融合新局面。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互补的销售业态,实体书店、北国书香网、私域社群融合发展。推进多媒介协同联动,完善PC端、手机端开发建设工作,加强主播培训,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县级书店全覆盖,逐步探索构建覆盖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直播矩阵。开发线上智慧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远程智能教学服务。


五是加快数智转型,打造智慧书城新形象。聚焦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着力加快物流仓储体系优化升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全国一流图书智能包装线。升级北国书香网智能图书定位管理系统,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打造智慧书城。



以数字化为牵引 重点项目为抓手 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

图片

郭小明

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北京发行集团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在书香京城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目标。


强化主题阅读引领。成立发行专班,落实全员责任,全力以赴做好主题教育学习服务保障工作,累计发行《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重点主题读物近200万册,较好满足了首都各界学习需求。


深入推广全民阅读。成功承接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服务保障、活动组织等工作,精心组织开展2023“绿书签行动”、文化骑行等活动;圆满完成“中华魂”主题教育总结表彰及夏令营活动;积极承办北京阅读季“全民阅读工程青少年阅读系列活动”、北京图书订货会图书馆馆配会等大型阅读活动。


创新打造“2+4”会展经济模式。以春秋两季书市为点、四季特色市集为线、各企业流动市集为面的会展经济体系,采用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方式,实现展会联动。春季朝阳书市和秋季地坛书市共吸引90万读者参与,销售码洋突破1亿。围绕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开展特色阅读文化活动和市集活动,全年共举办相关活动千余场,满足广大市民读者多元化、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2023书饕节”期间,共接待读者21.4万人次,销售码洋2816余万。


拓展政企文化服务功能。以新华书店“老品牌”拓展全民阅读“新服务”,依托文化服务平台,为机构客户提供空间规划、场景设计、数字阅读等一站式定制服务。在2023“我与地坛”北京书市期间,首次推出“芸窗-新华城市阅读”社区阅读服务车,为打通社区阅读“最后一公里”、指导青少年阅读、引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阅读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推进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按照场景化、体验化、数字化标准,对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进行局部改造升级;按照主题化、专业化、特色化原则推动5家中小门店改造升级;持续在机关、校园、园区、公园等区域布局新网点,全年共新建网点6处。


2024年是后疫情时代的第二年,也是中国的龙年,有龙腾虎跃之意,图书发行市场整体将呈现提质增量。首先,从图书零售市场一般图书看,少儿类图书仍将占比最大,但由于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少儿类低幼图书销量占比将有所下降,增量将体现在“漫画+科普”类别中。其次,具备较强功能性的经济类图书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到读者的青睐,中医养生、食疗相关图书销量将提升,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类图书将成为市场热点。再次,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类图书将会成为市场热点。最后,从渠道上来看,短视频渠道将继续正向增长,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及其他电商继续负增长。以“算法+标签”推荐为主逻辑的短视频电商依然是流量聚集高地。短视频带货、直播间购物已经成为首选,网络大V、头部主播的鸿雁效应明显。此外,图书在营销层面借助短视频渠道深入到下沉市场,并借助在短视频渠道低折扣的价格优势打开市场局面,带动图书销售。


2024年,北京发行集团将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以主题图书为核心,以策展方式对相关音频、视频、实物进行融合展示。积极推广首都全民阅读,持续推出各类精品书单。高标准运营好全国新书首发平台,将平台品牌化建设与集团政企文化服务、团购业务拓展、文化活动私域运营、融媒体矩阵建设等工作进行关联。积极拓展政企文化服务,致力于为读者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客户提供全面、定制化阅读解决方案。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速推进社区阅读服务车项目。推动实体书店阅读资源与图书馆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实现“你读书、我买单”馆店共建等。


二是全面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2+4”会展经济模式,凸显活动品牌效应。打响朝阳公园和地坛公园两个书市品牌,提升活动品质、丰富互动体验形式、做好周边产品开发,夯实一年两季大型书市的支柱活动地位。打造优质课后及研学服务项目,利用全国新华书店研学平台,联合重点主题图书出版社、院校、研究机构,围绕科技、国学、红色文化开发主题研学产品。拓展“课后一小时”服务业务,利用渠道资源优势,整合内容资源,开发带有线上选课、线下体验功能的APP。承办好大型活动,包括北京国际图书节、书店之夜等,扩大读书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拓展古旧图书业务。


三是全力抓好实体书店转型升级。主题图书方面,实现主题图书全品种供应,主题图书征订服务以京津冀区域为主,逐步拓展到全国范围。图书推荐方面,全力做好“全国新书首发平台”项目,与合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开展联合推广,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读者影响力的图书推广人和领读人。营造阅读氛围方面,利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图书、音频、视频、实物等多媒介融合展示方式,营造场景化、体验式和沉浸式阅读氛围。


四是以数字化赋能集团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健全完善以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会员运营服务体系;全面赋能传统业务体系,逐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体系;以云阅读和数字阅读为突破口,探索数字内容运营和知识服务业务;推进大书城数字内容体验专区建设,打造数字阅读新场景。



融入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

图片

秦建平

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理性开拓市场,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


靶向营销精准发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是打造全国首家火车书房等9家“七进”工程店。二是完成内蒙古新华书店升级改造,开创书店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模式,落地国内首家沉浸式汉字科技研学基地和数字文旅基地。三是开展近200场“阅旧知新 图书共享”活动,成立挂牌基地22处,构建全民阅读服务新生态。四是亮相中国黄山书会和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博会。五是全年开展文化活动1.6万场、流动售书1148场。六是“鸿雁图书悦读”与草原书屋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内蒙古数字草原书屋平台新增蒙文听书资源,注册总人数40万。


多元驱动融合发展,智慧化建设初露锋芒。一是完成“两教”发行任务。二是举办2023年精品教材展。三是打造幼儿教育服务云平台。四是加快数智化进程,投入使用新华文化物流基地。五是以城市文化运营商为定位,不断丰富城市文旅业态和文旅消费场景,持续将新华文化产业园、毫沁营新华文体综合体、玉带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中心打造为群众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


聚焦改革精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一是薪酬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持续打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提升干部员工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举办图书发行业务技能大赛。四是鼓励全员创新,面向干部员工收集创新课题155个。


2024年的图书发行市场将充满变革与挑战,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进程加快。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阅读服务向数字化、系统化、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读者提供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服务,提高读者黏性和购买转化率。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实现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的优势互补。同时,更多与文化、教育、科技等跨界合作,打造多元产品。三是教育行业的改革、整顿和规范会改变未来发展的格局。将持续拓展课后阅读、家庭教育等服务,不断增强优质图书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2024年,内蒙古新华将进一步找准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战略路径,持续发力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实体书店建设、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等方面。


一是全力推动教育服务扩优提质。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实行系统征订和系统征订加零售“两条腿”并行模式,持续推进业务整合。


二是全力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推动实体书店场景改造,拓展线上渠道建设,进一步强化电商对文化消费板块业务的服务和支撑,借助抖音直播、社群营销等,输出优质阅读内容,拓展多元阅读场景,开展有时效性、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提高宣传推广和营销策划能力,重点将“内蒙新华马上购”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电商平台。同时,借助“鸿雁图书悦读”与草原书屋一体化改革、“阅旧知新 图书共享”等项目,开展好文化下乡、流动售书等全民阅读活动。


三是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建设提速增效。把握好城市文化运营商的发展定位,着眼于文化资源的整合集聚,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可视化、沉浸式、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北疆文化实体化展示载体,扎实推进玉带岛和毫沁营项目的建设运营步伐,加快推进新华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


四是全力推动企业管理夯基固本。以“打基础、利长远”推动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再提升,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全面对经营管理、业务开展流程等进行梳理优化,形成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各部门、各成员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作,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跨界 走出让阅读“出圈”的湖南路径

图片

沈剑锋

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年来,湖南新华书店集团通过坚持不懈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深入研究“党员干部”“学生”“社会大众”三类人群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规律,推出智能、便捷、有趣的阅读产品,提供全面、精准、贴心的阅读服务,探索出了一条推动阅读“出圈”的湖南路径。


以“服务+”做优主题出版物发行。湖南新华始终将主题出版物发行作为“第一工程”来抓,《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主题出版物发行量位居全国前列。一是机制健全,确保发行落地落细。形成“一体布局、三级发力、责任到人”的成熟发行机制,成立省店时政读物发行中心和市县分公司主题出版物发行领导小组,以区域负责制为抓手组建工作小组,广泛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服务。二是矩阵宣传,实现传播有声有色。线上以阅达平台为主体,“三微一抖”等新媒体为补充,构建主题出版物宣传推广“1+X”矩阵。线下各级实体门店联动宣传,开展主题展陈、精品图书展等。三是活动引领,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聚焦机关、学校、农村等重点群体,依托党建学习书屋、校园书屋和农家书屋等,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湖南省首届中小学阅读教育论坛等活动,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


以“创新+” 培育校园精神乐土。湖南新华一是系统培训赋能教师成长。开展14场一线语文教师阅读指导大型培训活动,实现常态化培训;举办全省义务教育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促成长效化阅读指导机制;举办湖南省首届中小学阅读教育论坛,健全交流激励机制。二是创新产品赋能书香校园。升级“四维阅读”中小学校园阅读整体解决方案,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系;推出德、智、体、美、劳“五育”资源包产品,通过多层级的阅读图书板块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阅读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三是数智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升级“智趣新课后”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共有5860课时,助力打造湖南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探索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新样本。


以“书店+”诠释公共文化新空间。湖南新华一是重新定义文化空间,打造集阅读、生活、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乐之书店”综合性文化体验空间,以独特个性的美学设计、跨界融合的运营模式、多元延展的经营业态,实现“十店十面”,成为湖南文化名片。二是数智引领文化潮流,不吝书店获评“湖南省2022年5G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了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数字化内容、融媒体矩阵和社群、店群融合发展的新零售书店模式。三是跨界激发文化活力,打造湖南新华首个与博物馆跨界联名战略项目新华书店·大观书房,主打“美学艺术+传统文化”特色。


以“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湖南新华一是与传统文化融合,丰富书香“烟火气”。“湘书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将“书香”与“年味”完美融合,开展名家荐书、全省展书、各界说书、高铁站送书、书香灯会等,媒体报道综合阅读量超19.2亿,成为有口皆碑的“文化风尚”“精神盛宴”。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产生文化“破圈”效应。第二届岳麓书会期间,湖南新华主要承办了茅盾文学奖作家交流会、“书山有麓”青年文化阅读市集等活动,打破阅读圈层,影响更广更多元的人群。三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文化“热潮”贯穿全年。湖南新华全年开展2000余场文化活动,“绿书签”系列活动、“蓉园讲坛”读书分享会,“全民阅读·逐光同行”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明德笃行·阅读引领”暑期小店长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开展中,从店内到店外,从线上到线下,既有名家思想引路,又深入农村学校,凭借覆盖各类人群的线上线下平台,深入全省14个市州的城市核心、学校和乡村,努力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2024年,湖南新华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凝魂聚气,全力发行主题出版物。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实落细区域负责制,湖南新华目标建成1万家党建学习书屋,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到提供阅读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确保主题出版物抵达全省零时差。


立德树人,让书香浸润校园。坚守教育服务初心,湖南新华持续助推湖南“书香校园”建设。一是做好思政读物发行,依托2000余家校园书屋,聚焦“大思政课”建设,举办主题阅读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完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二是打造综合性校园阅读平台,以全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为抓手,加大校园阅读教师培训,优化校园阅读发行模式,不断升级“四维阅读”产品生态体系。三是着力推动学科阅读。强调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突出课堂的生动和高效。


以文化人,扬全民阅读风潮。一是做好全民阅读的帮手和推手,积极参与书香大院、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社区建设,开展高品质阅读活动,构建立体化、精细化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二是聚焦不同主题,服务不同对象,在全省打造100家特色书店。


产业协同,创新多元文化服务。推动“教育+”“文化+”产业链协同共进、聚合发展,在门店建设、文化产品等板块多向发力,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切实增强产业韧劲,推动形成“拱卫主业、相互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重构运营逻辑

夯实全民阅读“主力军”地位

图片

安蓬生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4年图书发行业将迎来以下四方面变革:一是图书发行渠道的竞争趋于白热化。2023年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兴趣电商迅速觉醒,各大发行集团纷纷入场试水直播带货,但由于起步较晚,主要依托产品端的价格优势进行竞争,导致“折扣战”更烈、直播更“卷”,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进一步挤压,以往“抱定一个大渠道吃遍天”的模式将不复存在。二是私域营销将会被实体书店作为重点发力方向。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新华书店拥有着海量的用户资源,构建了我们强大的私域流量池。如何精准把握用户需求,运用好、开发好这些私域流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社群营销将成为连接用户、提升转化价值的重要方式。三是提供公共阅读服务将成为实体书店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大众的生活、消费及阅读习惯已发生颠覆性变革,疫情后实体书店客流量的回归远未达到预期。2023年国家颁布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实体书店开展阅读文化服务活动带来新的契机,预计未来实体书店在组织好自身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运用政企合作、企业冠名、多家联办等形式,不断深化公共阅读服务的职能。四是新华系单位间的联系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新华发行集团围绕融合发展工作达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业生态圈初见端倪,全渠道、多领域产业新格局逐步显现。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山东新华将重点围绕企业“一三四五”总体战略思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重构实体书店的运营逻辑,塑造线下多维度的文化服务场景。三年疫情为实体行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加之短视频直播电商对读者购书习惯的影响,实体书店多年来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都需快速提升。只有不断创新经营手段,创新商业模式、盈利方式,才能在运营和竞争中获得长远效益。目前,山东新华围绕“银发经济”等新消费趋势,在全省创新打造了“老年大学新华分校”“新华自习室”等一批新的商业盈利模式,读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新项目的拓展力度,建立全省商业模式考核机制,打造更多具有新华特色的品牌文 活动,让“文化+服务”辐射更多群体,扩大新华书店的影响力。


二是注重互联网科技赋能,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综合文化服务生态圈。当前,新消费新业态崛起,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速融合,消费市场面临进一步升级换挡,互联网化工作已成为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支撑。为此,山东新华总结形成了“三四一”互联网化工作思路,聚焦内部私域、外部私域和三方公域三类流量,多措并举强化与用户的链接,将社群运营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大力推动企微社群工作;布局抖音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分公司差异化开展直播业务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打造“快团团”分销商业模式等。未来将重点围绕存量变产量,探索并打造出更多样化的“社群+”商业变现运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


三是更深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做强做实全民阅读“主力军”。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相信新华书店四个字带来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传播知识文化的主渠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我们通过承办“山东书展”等省级展会,组织开展“沂蒙夏季书市”“滕州书展”等地域性品牌性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在常态化举办好文化阅读活动的基础上,承接各类文化活动、提供定制化服务等,不断深化新华书店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下一步将在聚力打造好省、市、县三级品牌活动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教育主管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故事会等文化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图书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关注阅读、主动阅读的消费需求反哺了图书销售渠道。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全社会正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党和国家关于图书政策引导扶持,进一步繁荣了出版发行市场。二是图书质量标准细化助推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标准化程度越高的商品越适合做直销,而图书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商品,也逐渐成为当下电商做直播选品,引流的不二选择。三是“图书+万物”的融合性、延展性消弭了行业边界。图书区别于其他商品,具有文化社交属性。传统以“作者—出版商—书店—读者”构成的线性图书销售模式已经逐渐淡化,图书作为一个基础元素已融入实体书店跨界融合、异业合作的探索中,如图书+休闲娱乐、图书+茶饮咖啡、图书+文化旅游等等,为新华书店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


当前,在争夺社交流量、抢占下沉市场和满足消费需求三大核心驱动力下,以抖音为首的社交分享类电商平台兴起,流量聚集高地从传统电商转移到短视频电商,图书销售渠道的变革迅速而猛烈。我认为,当前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的生态亟需重塑。现阶段图书出版端和发行端在生存发展诉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只是打法不一样,如不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优质的内容产品只会越来越倚重电商平台。市场的残酷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出版社还是新华书店,没有利润空间便无法生存。借此机会,我们呼吁出版发行单位树立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好线上经营秩序,引导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同时也期待未来能与各兄弟单位共同探索新时代下的异业合作、跨界融合的发展新路径,打造更多具有强大精品生产力、用户服务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商业模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社会、地方发展大局,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昌盛、出版发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做好教育服务与全民阅读

主动拓展新渠道、新模式、新服务

图片

邱从军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过去几年,疫情冲击、电商冲击、读者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深刻改变等,给实体书店运营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新政策、新环境、新机遇等变革下,实体书店谋求转型发展、主动拓展新渠道、新模式、新服务。


湖北新华全方面发力做好经营工作。一是政策引领、服务驱动。以教育服务和全民阅读为两大发展方向,加强内容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将教育服务和全民阅读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纵深推进,服务“书香社会”“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推动“书香教育示范区”建设。二是适应环境、主动创新。重新解构业务体系和服务架构,以“三化驱动”(运营平台化、服务网格化、管控数字化)业务发展,深化微生态链、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发行渠道商”向“综合服务商”的功能转型;提供精细化服务,打造适应业务互联网化的复合型运营管理团队,通过社会效益考评、星级示范店评选等树标杆、立示范,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导向转变;强化营销能力,通过品牌活动的策划开展,形成业态多元化、团队专业化、服务体系化,线上线下、店内店外一体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三是抢抓机遇、勇拓市场。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夯实电商平台效能,打造湖北新华特色新媒体矩阵和新渠道集群,加快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承接产品和服务等一系列延伸和拓展功能;坚持实体书店特色经营,谋划主营业务创新产品体系、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和阅读体验,构建消费场景;站在服务于“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校园”建设的角度,举办全省统一的品牌活动,积极拓展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


湖北新华近年来在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上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构建一体化模式路径,重塑渠道新价值。以“书店+微店”“线下+线上”战略拓宽服务渠道,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实体书店双线网络新体系。在实体门店“文化+”转型上,加快从单一出版物销售商向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产品集成商、平台服务商和产业发展商转变,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在发行渠道线上转型上,持续推进电商渠道建设,形成特色店铺集群和营销矩阵;创新新媒体平台业务,结合“渠道合作+短视频营销”,筛选适合新媒体业务发展的路径;打造集中展示场景,提供组套产品及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支持的倍阅学习中心,形成一站式运营服务方案。二是强化线上线下融合,聚势数字化转型。在传统电商上融合多平台,打造集群经济新高地,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新媒体渠道建立一主多辅的平台矩阵,创新办展方式举办线上展会,用话题引领内容营销;聚焦馆配团供B端客户,开发大客户服务平台,打造精准服务新环境,拓展业务发展路径,实现全域数字化运营格局;发展微生态链沉淀私域流量,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常态化运营区域联合直播、全省多店联合直播两种模式,以线上社群直接触达客户,实现线上线下、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三是深耕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主动融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强化系统共建、创建书香系列,打造全新服务模板,为政企、社企、校企合作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定制服务;协助地方评选“书香机关”“书香单位”“书香社区”,推动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拓宽阅读阵地,做实全民阅读,整合阅读资源、强化阅读品牌,建设适配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阵地,开展“红色经典润初心”“书香校园公益行”“假期读一本好书”“阅界大讲坛”“慧悦读”等活动。


当前一般图书发行主渠道已逐步转向线上,线上平台化运营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我们唯有主动创新,才会有未来、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要以加快实体书店向文化综合体转型,以阅读服务为核心、文化空间运营为载体、文化活动为内核,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纽带的运营思维模式为基础,加强内容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探索模式升级,实现书店的实体空间增值。二要做大做强全民阅读服务品牌,增强品牌意识、深化品牌建设,针对各类细分群体,采取店内店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思考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努力在服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找准切入口,在服务当地全民阅读中积极创新营销方式。三要打通数字化全域链路,出版发行业构建起产、供、销一体的数字供应链,加快推动融合发展,推进业务与技术“两轮驱动”,实现业务直达终端;优化数据平台,构建数据实时反馈系统,为可集约化管理的业务操作提供运营支持,驱动主营业务模式重构。



全力做好教育服务、阅读服务和文化服务

图片

谭 敏

海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海南新华书店坚持将社会效益为首位,持续推进自贸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以实干实绩实效开创企业新发展格局。一是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新华书店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责任,精心承办了以“书香进万家 筑梦自贸港”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海南书香节,着力打造“海南人读海南书”海南特色文化品牌,全年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近2000场次,线上线下受众逾百万。二是克服教材版型交付时间晚、生产印制时间大幅缩减、开学时间较往年提前等特殊因素,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三是着重服务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使用“党的二十大文件及辅导读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物”等重点党政理论读物及主题出版物60余种,册数累计100余万册,切实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四是着力构建“点线面”网点布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整体推进17个发行网点项目建设,全年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五是积极向教育部门和公益组织捐赠图书和教育装备等累计80余万元,用于支持改善中小学学校、街道、社区、乡村等地的阅读条件。六是坚持以经济责任目标为导向,持续破解国有企业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发展难题。海南新华书店严格按照海南省文资办监管要求,贯彻执行企业负责人任期激励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双挂钩”,切实把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不断开拓市场,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提速、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期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5%的发展目标。


顺应时代变革趋势,加快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受文化内容传播形式和新型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一方面读者的消费习惯逐渐向线上迁移,导致实体书店人流进店消费转化率大幅下降,门店零售逐渐萎缩;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多元化、教学内容电子化、教学模式线上化的趋势也愈发凸显,教育服务全面线上化将逐渐被提上日程。因此,在聚焦提升实体书店读者人气和销售转化率,不断强化精准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内容服务,应是图书发行行业应该面对的现实和持续关注的重点。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2024年,海南新华书店将坚守初心使命,赓续新华精神。


一是进一步健全网点布局,尤其是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文化阅读空间的建设工作,不断织密“海南新华”实体书店网络。


二是夯实主责主业,坚持“身份角色的不断转换”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全力做好教育服务、阅读服务和文化服务,着力服务广大群众阅读学习新需求。


三是进一步处理好主业与多元业务的关系,在文化旅游、文化贸易、政府采购、教育研学、中小学智能化教育装备等板块多元布局,更好地实现主业与辅业并进。


四是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智能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从传统电商渠道的销售型平台向新型的服务型平台的转变,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



固主业、拓多元、促转型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 提质增效赋能新发展

图片

刘炬培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下称“集团”),做强做优出版发行主责主业,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多元业态互融互促。


“固主业”——持续巩固主业传统优势。一是着力保障重点政治读物发行。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文件及相关学习读物、主题教育读物等的发行工作。二是着力推进精品出版。2023年度出版项目获评全国、省、市各级奖项,策划出版“读懂广州”书系等精品项目,其中《消失的名菜》荣获202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三是着力深化全市四级发行网络。持续推进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转型升级,引入复合型音乐餐吧“光芒空间”及元宇宙三维互联网沉浸购书体验空间。各级门店优化特色功能,北京路新华书店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荣誉。投入运营广州首家智能报刊亭咖啡书吧(K-COFFEE报刊亭)。在阅读空间建设方面,推出“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广州南沙区新联二村农家书屋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


“拓多元”——积极拓展多元业态提质增效。一是拓展延伸全民阅读品牌影响力。2023广州读书月以“书香羊城 穗阅静好”为主题,举办超400场阅读活动,线上线下参加人次超千万。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主会场及4类重点分会场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展销图书25余万种。二是拓展延伸数字阅读、数字教育产业链。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科普阅读”等超千项数字资源,创新打造“系统性科普阅读+实验”课程,运用XR数字科技营造互动课堂氛围。三是拓展延伸研学活动内涵。图批创新中心依托版权研学基地资质优势,举办版权主题研学活动。


促转型”——全力推动文化产品、服务转型升级。一是实现从销售图书向提供文化服务的升级转变。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子公司,创建专属IP“新华·时光搭档”,为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文化空间定制服务。二是实现从门店销售向平台运营的升级转变。深入挖掘转化新媒体平台会员资源,充分运用融媒技术矩阵助力营销推广及品牌宣传,成功举办广州集雅斋成立40周年拍卖会。三是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品牌经营的升级转变。广州购书中心“高地文化系列文创”和“粒子文创”两大原创产品线初具规模,扎实推动IP赋能版权孵化项目落地见效。


2024年,集团将锚定改革创新总体目标,持续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发行板块和物业板块的整合工作,着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发行整合,力求通过专业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推动重点业务从市场角力到优势互补、从单兵作战到合指成拳跨越转变。


二是拓展新业务板块。着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依托全市四级发行网络、数字教育业务的优势,进一步融入和服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耕政企服务市场和教育服务市场,发挥资源协同优势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加强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拓展新利润增长点。


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内容资源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并重点开展数据治理,建立高效的数据决策和管理体系,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数据资源资产化。


四是强化业态升级。大力推进门店空间升级和业态功能重塑,深化门店经营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做门店到做平台、从被动销售到主动营销的转变,充分发挥各门店平台功能,打造文化资源聚合与展示平台。


五是增强品牌影响力。推进全民阅读品牌提升,以“阅读+”理念为引领,依托“广州读书月”“羊城书展”“诗词大会”“阅见”等品牌活动,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三大阵地及“书香十进”工程,协调全民阅读组委会成员单位力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共建“阅读之城”,并以持续打造阅读品牌等活动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经营能力。



以新型网点拓展应对市场收缩

图片

郭 靖

宁波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全国图书市场表现疲软,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宁波新华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积极应对人们消费习惯和阅读习惯的转变等外部压力以及自身经营结构、专业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政治读物发行主阵地不断夯实,图书主业稳健增长,教辅经营格局稳固提升,多元业务迎来新机遇,“Y+”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集团由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经营卖场向经营平台、简单购销向多元发展转变提速,各子公司总体情况平稳,创利创收能力继续增强,整体经营状况“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五关键词提速经营。一是网点优化。新增樱花里自营店,东钱湖月波书楼、欢乐海岸四明书局等一批嵌入式的小型书店,持续推进校园书店发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场景式的体验消费,增加消费附加值和客户黏性。二是教材挖潜。拓展延伸教育服务产业链,在大中专、幼教等领域深度挖潜,打造“产品+服务”服务模式。三是线上出圈。通过“新华伴读”小程序拓展平台会员,提供精准会员服务。策划推出各类多元主题直播活动,实现文化推广与经营销售同频共振。四是服务延展。主动切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公共图书馆“馆店融合”运营新模式,服务基层党政机关取得新成效。五是教培增长。教育培训板块增速喜人,“四点钟”课后服务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优化网点布局,延长产业链。实体书店正在步入撤退收缩期。从最新的行业数据看,一般图书销售继续呈下行趋势,伴随着大众消费渠道分流、消费习惯进一步向线上转移,门店客流预计会继续减少,实体图书零售将继续快速下滑,2024年实体门店经营压力只增不减,看不到有好转的迹象,可以说全行业到了必须直面危机的时刻。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宁波新华书店集团将继续优化网点布局。以新型网点拓展来应对市场收缩,大力发展嵌入式、合作式、代维式的低成本中小门店,稳定一般图书市场销售的同时,利用这些新网点,延伸非书服务触角,承接各类文化服务,扩大非书销售。针对规模较大的书城,进一步压缩图书经营面积,盘活经营空间,增加场地收益。同时,结合以上两点,扎实推进转岗分流降本增效工作。


在新项目开拓上,一是延长产业链,延伸服务范围,试水图书馆运营,将新华书店经营优势与图书馆资源优势进行有机结合,探索“馆店融合”即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二是依托专业教育培训优势,联动区县市子公司,拓展四点钟课后服务和“小书虫”项目,做大课后服务,并以“小书虫”群体为基础,增强有效消费人群黏性,拓展阅读和研学业务圈。三是盯牢“Y+”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通过多业态、多平台相互支撑,打造新型文化生态发展模式。四是利用新华书店品牌优势,改变过去多元商品单一代销的模式,主打主推一批自营品牌的非书产品,提升销售额和利润率。 



稳中求进 立足服务促转型 守正创新 提质增效谋发展

图片

赵 瑞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坚持“双效”统一,聚力“双效”提升,推动稳步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发挥发行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二是持续做好重点政治类读物宣传发行工作,保障主题教育学习用书供给,全力满足山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三是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山西省首家全会员制书店——新华南宫店正式投入运营,新增城市书房、景区书店、校园书店、主题书店等各类网点12个,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改造基层门店、销售网点等21个,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建省委党校店、晋阳书院等特色书店,与山西老年大学合建山西老年大学新华书店分校教学点,进一步延展服务范畴。


培树阅读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一是加强新华阅读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连锁门店向阅读中心拓展的新路径,山西首家外研社分级阅读馆入驻新华南宫店,为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家庭阅读服务;太原书城等阅读中心正式开放,山西图书大厦与太原市8所学校签订“中小学阅读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阅读资源系统化整合。二是注重品牌阅读活动推广,与山西省全民读书季活动有机融合,培树做优“百店千场‘七进’”、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主题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阅读分享会、经典诵读、名家讲座等线下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在“知识带货”等方面深耕细作,积极参与“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举办“书香漫晋 阅夏山西”消夏惠民书展,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3000余场次,助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构建数智支撑,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第一,扎实推进ERP信息系统升级,打造商流物流财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系统,完成全系统119家连锁门店盘点并成功切换上线,提升了业务管控能力。第二,推进K12教育图书垂直线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图书业务经营服务体系。第三,整合“新华e书城”“新华e在线”等系列平台资源,集中打造山西数字出版系统建设项目B2C在线商城——“新华云书”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提升线上运营能力。第四,与喜马拉雅开展战略合作,合力打造有声文化新空间,探索有声阅读市场。五是各级新华书店借助新媒体常态化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太原新华书店“新华甄选”抖音直播间上线运营,为培养主播、建立直播管理运营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


聚力转型发展,调整优化经营业态。一是探索实施主业经营网格化管理,提供“书+课程”“书+活动”“书+培训”“书+资源”等“书+N”整体解决方案。二是着力做好转型项目“新华云书慧读卡”宣传推介工作,组织开展销售培训,锻炼一批营销骨干。三是在拓展非书业态上持续发力,教装业务、作业本项目稳步增长,课后延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做优研学旅行服务,组织活动105批(次),累计服务8770余人。


2024年,山西新华将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主业提质。深入落实晋版振兴计划,稳住守好图书主业“基本盘”。首先,扛牢使命职责,全力做好重点政治类图书宣传发行工作。其次,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加强店社合作,开展“书+N”整体解决方案“反哺校园”,巩固市场教辅占有率。再次,挖掘市场需求,推动幼教资源和大中专教材发行合理增长。最后,优化POS机考核机制,推进门店提升改造,建设一批阅读中心,拓展团购、馆配等店外市场,促进一般图书发行取得新进步。


二是辅业提级。着力构建多业支撑,深化服务大教育工作,提高辅业经营质量、营收占比和利润贡献率。一是做大物流业务,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推动由单一的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二是做强教装业务,调整优化教装结构,开拓本土教装文创特别是幼儿教装业务市场。三是做优研学业务,重点打造有助于教育教学需求的标准化课程服务体系,促进研学业务规模化发展。四是做实数字业务,探索建设集管理平台、线上课程、实践资源、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五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参与“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三是转型提速。首先,重点在构筑数智支撑上下功夫,以建设“新华云书”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打通线上线下融合发行渠道。其次,聚力服务线上教育,全力做好“新华云书慧读卡”宣传推介工作。最后,继续在数字阅读等方面深耕细作,建立专业化电商服务团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