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携新作《王立群读<史记>精装典藏版》再次做客南国书香节,引领广大读者走入司马迁的《史记》探索之旅,讲述与《史记》结下的不解之缘。
已80高龄的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再次来到南国书香节,他感慨万千:差点再也见不到我心爱的广东读者!
伴随王立群先生的真情袒露与精彩演讲,书香节现场千人会议室不断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现场一位40岁左右的读者告诉记者,他是看着王老师的书,听着他讲《史记》长大的。
首度透露离开“诗词大会”因健康原因
王立群教授的《王立群读<史记>精装典藏版》,是他60年《史记》研究的结晶,近期以精装典藏版形式面世,邀请知名设计师潘振宇精心打造,装帧设计既传承了中国古籍的典雅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呈现出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谈及最新出版的典藏版,王立群表示:“这次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增加了对项羽这个人物评价上的修改,特别是对项羽的仁爱之心进行了修改。比如说,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他本来是有机会可以东渡乌江的,但是他没有走,他讲他带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句话就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由来。这一段,我在以前写的时候,评价不足。这实际上体现出了项羽宅心仁厚的一面。”
王老师告诉现场读者:此次推出的精装版,不仅在形式上展现出对《史记》的敬意,更在内容上通过王立群教授独到的解读,构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让读者在品味《史记》魅力的同时,深入思考人生、社会乃至民族精神的深层次问题。这套作品无疑将成为读者深入了解《史记》、感悟历史智慧、提升文化素养的珍贵读物,同时也是赠予广大读者的一份文化厚礼。
现场读者排长队等签名
在与读者互动环节,王立群老师真情讲述了他的学术生涯,从一个小学教师到大学博导,从“百家讲坛”到“诗词大会”,让现场粉丝感动。当读者问及何时回归央视“诗词大会”,王老师表示自己身体再也支撑不起那么高强度的节目录制,他说:“我希望每年都能来南国书香节,与我的读者面对面沟通,今天来南国书香节还带着药来的,希望明年还有机会。”
现场读者展示签名版图书
坚持锻炼坚持写作,希望完成最后的写作
见面会结束后,王立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及他今后的创作与研究重点,他回应表示:“80岁代表着老龄化,它对一个人最主要的标志,是意味着人生的大半已经过去,但我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老了怎么办,干不动了怎么办。生活上,80岁前后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一个模式:除了睡觉,主要就是两项,一个是读书、写作,上午八九点起床,工作两三个小时,下午一般是体力活,像社交、签书这些。晚饭后,如果精力比较充足就再写一会儿,如果没什么精力的话就看会儿电视剧。有时也会去电影院,但我不太会在网络上购票,都是夫人或女儿买好票,约着我一块去。前段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还有一个就是散步,每天大概走六七千步。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天的生活既单纯又丰富,唯一的区别是80岁了,体力差了一点,容易疲劳、犯困。”
他告诉记者:总体的工作很杂,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更不能休息。总不能人家委托你,最后你不完成就走人了。我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老了怎么办,干不动了怎么办,只是还想继续努力,希望能够顺利完成。
文/广州日报